2025年3月26日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有教师在实训楼404进行了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课程研讨,包括教学质量提升研讨和 AI赋能研讨两个方面,课程组任艳老师和顾波老师分别与其他老师进行了分享和研讨,以下是具体分享内容:
(一)教学质量提升研讨
1、优化课程内容设计
教师们一致认为应紧跟工业 4.0 发展趋势,将工业物联网(IIoT)与可编程控制器(PLC)融合等前沿内容融入课程。比如在讲解 PLC 通信功能时,引入智能工厂中设备间通过 PLC 进行数据交互的案例,让学生理解行业最新应用,拓宽知识视野。决定把课程按电气控制基础、PLC 硬件认知等方面划分为多个模块。每个模块设置明确学习目标,如在编程指令学习模块,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编程指令并能完成简单程序编写。同时配备相应实践项目,学生完成一个模块考核后再进入下一模块学习,增强学习逻辑性。
创新教学方法,计划设计一系列真实工程场景项目,如自动化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从需求分析开始,完成方案设计、硬件选型等全过程。教师在项目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,培养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,后续将制定详细项目指导手册。
虚拟仿真教学,教师们讨论了利用西门子 TIA Portal 等软件的仿真功能开展教学。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路搭建与程序测试,降低设备损耗,提高学习效率。后续将安排专门时间培训教师熟练使用这些仿真软件,以便更好指导学生。
2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
校内实训基地建设,提出完善实训基地设备,增加不同品牌 PLC 实训装置及多种电气元件,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。
3、企业实习合作
积极与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、工业生产企业联系,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计划每学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,参与实际项目,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与岗位需求,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。
(二)AI 赋能研讨
1、AI辅助教学工具应用
教师们研讨开发基于 AI的学习平台,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学生学习数据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。例如根据学生作业与测试情况,针对薄弱知识点推送学习资料。引入智能辅导机器人,学生可随时提问,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答问题。
2、AI技术融入课程内容
AI与 PLC 结合应用教学,确定在课程中讲解如何利用AI提升 PLC 控制系统性能,如在智能仓储系统中,利用AI 图像识别配合 PLC 控制堆垛机。教师们将收集相关案例,编写教学资料,融入课程教学。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利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教师将分工合作,整理案例库,开发相关教学课件。
本次研讨活动深入探讨了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教学质量提升及AI赋能的多种途径。教师们达成多项共识,后续将按计划逐步推进各项改进措施,不断提升教学质量,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