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提升实验教学水平,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,3月5日下午,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组织部分教师在实训楼402开展《数字电子技术》课程课内实验集体备课活动。活动特邀徐建英教授作为主讲人,围绕实验教学设计、课程思政融合及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等主题进行指导。教研室主任魏伟出席并讲话,与参会的4名教师共同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务实路径。
立足实际,精准优化实验设计
活动开始时,教研室主任魏伟强调了实验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《数字电子技术》实验课程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环节,需紧扣行业需求,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,并希望通过集体备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。随后,徐建英教授结合专业带头人视角,对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。他以“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”模块为例,提出应减少单一验证性实验比例,增设基于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,例如结合智能家居、工业控制等场景设计实验任务,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掌握系统设计与调试技能。
分组研讨,聚焦教学痛点突破
在徐建英教授的引导下,教师们围绕实验教学内容优化、分层教学实施及课程思政融入展开分组讨论。第一组针对“虚实结合”教学模式展开交流,提出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与实物平台互补的优势,降低实验成本并提高教学效率;同时建议引入企业案例库,例如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,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适应性。第二组重点探讨如何通过“课程思政+项目实践”激发学生兴趣,例如在设计实验任务时融入绿色能源理念,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。
现场还进行了教学示范环节。徐建英教授以“555定时器应用电路设计”为例,演示了从理论分析到硬件搭建的全流程教学方法。她强调,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、制定方案并完成调试,通过“试错—改进”过程培养工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参会的青年教师刘亚楠表示:“徐教授的教学示范让我意识到,实验课不仅要教会学生操作,更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实际工程中的不确定性。”
协同共建,完善实验评价体系
总结阶段,教研室主任魏伟对本次备课成果进行梳理,提出三点行动计划:一是整合优质实验案例,建立系级共享资源库;二是推行“导师制”协作机制,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参与实验项目开发;三是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,增加对学生创新过程与团队协作的考核权重。徐建英教授补充建议,可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行业认证的实验设备与课程体系,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就业需求的实践平台。
展望未来,深化教学改革成效
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为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。后续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推进“项目驱动、思政融合”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,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,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工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