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工程学院开展“阅读厚德正行”主题教师读书故事分享(七)

1242  2025-07-18 22:39:38



教师简介:

陈嘉璐,毕业于东北大学,硕士研究生在读,实验师。研究方向:激光3D打印技术,新材料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等。主持、参与省级研究课题4项,主持校级研究课题2项,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,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

教师读后感:

于沉默处听雷

——读《沉默的大多数》有感

王小波的杂文集《沉默的大多数》汇集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处境、社会伦理、文化争议等多元话题的独到见解。书中文章兼具文学美感与哲学深度,同时,包含值得深思的历史观点。正如作者常引用的罗素名言“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”,全书展现了一个思想丰富的精神世界,并折射出作者亲历的社会现实。无论是过去的特殊岁月,还是当下的生活环境,在作者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存在价值。

书中“沉默的大多数”这一群体形象令人深思。这类人并非语言能力缺失,而是习惯性地选择缄默。正如生活中常见的那样,他们在公开场合往往保持安静,私下却能够畅所欲言。作者指出,这种选择性沉默可能使这些人逐渐沦为“弱势群体”,因为无法发声正是弱势的重要特征。书中鼓励人们突破沉默的桎梏,勇敢表达自己的思考。

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,书中提出一个鲜明观点:西方文明侧重物质追求,东方文明则更重视人际关系。这种对“物欲”的讨论颇具现实意义。从古至今,物质追求常被视为精神升华的障碍,但作者提醒我们,任何高尚的思想都离不开基本的物质基础。完全脱离物质的精神追求,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空想。

书中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反思尤为犀利。作者指出,古代哲人的理论往往忽视实际生活的困苦,更擅长构建理想化的说教。比如“天将降大任”的经典论述,在安抚人们接受现实苦难的同时,却未能提供实质性的改善方案。这种批判性思考启发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。

在探讨善恶问题时,作者借赫拉克利特的名言阐明事物的两面性。就像上坡与下坡实为同一条路,善恶也常常相互依存。这提醒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光明面,也要正视其阴暗面。生活中保持乐观固然重要,但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的困境同样不可或缺。

最后,书中对人性本能的剖析发人深省。如鲁迅所言,人天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,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有时会演变为自我欺骗。虽然我们崇尚无私奉献,但不得不承认,利己倾向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自然属性。这种坦诚的认知,或许正是理解人性复杂面的关键。

全书启示我们:言语固然重要,但适时的沉默也能孕育深刻思考;沉默或许是种生存智慧,但勇于发声才是每个人应当珍视的权利。在沉默与表达之间找到平衡,或许是现代人需要修习的重要课题。



学校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
邮编:110167   电话:024-31679767/31969585
Copyright © 2022 沈阳科技学院 辽ICP备11020003号-1
  • 微信平台
  • 抖音平台
  • 微博平台